其中,涉及核心区3宗、缓冲区4宗,共涉及保护区面积约58平方公里。
此次中央环保督察范围广、时间长、力度大,对地方政企产生了极大震慑作用。因而,当前环保工作的进程将会持续推进。
因为,生态环保短板必须下大气力弥补,打着发展旗号的污染绝不能继续纵容。正在7省市进行第三批中央环保督察的7个督察组已完成省级层面督察任务。在这次大规模督查中,数量惊人的散乱污企业,是环保执法人员紧盯不放的重点对象。而重发展、轻保护情况多见和环保不作为、乱作为成为较突出问题。事实上,从去年1月开始,短短1年半时间里,中央环保督察已经完成对23个省区市的督察,着眼百姓关注的突出环境问题,形成强大震慑,倒逼责任落实。
同时,今年也是多项环保硬约束的目标考核年,诚如大气十条、水十条的阶段性大考也日渐临近。其中,山西和湖南两省被问责人员均上千人,分别近1000人和1400人。此外还应使政校企合作平台良性运转,推动环保职业教育常态化运转。
火到成为新时期新常态下最为耀眼的光芒,驱动美丽中国绿色崛起按道理说,环保产业迅速壮大,最开心最受益的莫过于环保人。资本逐利,可以理解,但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一旦形成,势必导致治污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出现偷排漏排等现象,使得污染治理的项目却成为了超排问题突出的大户。可以说,正是由于环保技术水平不高、创新性不足,从而出现产业及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瓶颈,并导致当前我国环保产业多而不强、多而不精等怪象出现,进而影响和制约了行业的整体发展。人才短缺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才是技术的载体。
是为何故?恶性竞争其实早在几年前环保产业迅速崛起的同时,便有资深专家发出警示,要谨防投资集中导致竞争压力迅速攀升,最终形成盲目甚至恶性竞争的情况。研发与转化脱节问题突出。
苦口良药看病下药,药到病除。研发主体高校和研究院所,企业创新能力明显不足。伴随环保产业火爆,市场竞争白热化,人才更是成为各大企业兴衰存亡的关键所在。受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影响,地方环保项目立项放缓,环保企业增多导致供需失衡,规模效应扩大与技术设备成熟导致成本降低空间的出现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低价恶性竞争的风气。
环保产业火了,环保人心头的烦恼却还在。业内专家一致认为,我国环境领域论文原创性技术较少,核心技术创造不足。与环保产业高速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环保技术仍旧存在一定程度的短板,成为我国环保产业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主要因素之一。然而,由于环保产业的技术含量较高,从业人员远远无法满足行业需求。
对污染者终身追责,严惩不贷,通过强力惩处手段扭转行业不良风气,并建立示范工程,进行合理引导。部分技术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发脱节等。
搭建可持续发展的平台,推动环保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尽管如此,鉴于国内污染治理需求的猛增,未来几年乃至几十年,环保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而人才缺口能否及时填补,也将成为我国环保产业稳定发展的必要因素。
火到从国企央企到强企小企等各路资本纷纷跨界涌入,跑马圈地,群雄争霸7月29日起,曾于4月底至5月底先后进驻天津、山西、辽宁、安徽、福建、湖南、贵州七省市的第三批中央环保督察组陆续向被督察省份反馈督察情况。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他们所到之处,解决了大批百姓关注的突出环境问题,问责人数过万,有力震慑了污染企业,也给各级政府部门极大震撼。因而,当前环保工作的进程将会持续推进。猛药治沉疴,良方促长效。在这次大规模督查中,数量惊人的散乱污企业,是环保执法人员紧盯不放的重点对象。
8月1日,中央环保督察组向贵州省委、省政府反馈督察意见,至此第三批中央环保督察7省市督察意见在4天之内全部反馈完毕。正在7省市进行第三批中央环保督察的7个督察组已完成省级层面督察任务。
另据上海证券报此前报道,《政府工作报告》已定下2017年要打好蓝天保卫战的大基调。环保督察严问责、动真格,效果明显。
很快,中央在区域环保督察中心基础上,先后派出三批环境保护督察组,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为核心的中央环保巡视制度实现常态化、制度化。而重发展、轻保护情况多见和环保不作为、乱作为成为较突出问题。
事实上,从去年1月开始,短短1年半时间里,中央环保督察已经完成对23个省区市的督察,着眼百姓关注的突出环境问题,形成强大震慑,倒逼责任落实。因为,生态环保短板必须下大气力弥补,打着发展旗号的污染绝不能继续纵容。种种迹象表明,这些都意味着下半年督查力度不仅不会减弱,反而会继续猛进。由破解这一难题开始,明晰各职能部门环保职责,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等次第展开。
而他们,更是被冠以中央二字:环保督察。而改革后的环境监察具有典型的命令控制型行政管理特点,重点突出对环境行政机关和执法人员的行政监管,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重企轻政的监管方式。
其中,山西和湖南两省被问责人员均上千人,分别近1000人和1400人。有业内人士分析称,中央环保督察对破解既有环境行政执法体制存在的问题,建立政府、社会、企业共同发力的多元环境共治的国家环境治理新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中央环保督察组的安排,今年还将对另外8个省份进行督察,进而实现年内中央环保督察全覆盖。据悉,第一轮最后一批涉及山东、吉林、浙江、青海、海南、四川、西藏、新疆等8个省(区)的督察入驻工作也将于近日启动,计划在十九大召开前实现中央环保督察全覆盖。
早在2015年7月,中央深改组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明确建立环保督察机制,首次提出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但可以预见的是,这场环保督查风暴,还将继续深入地刮下去,未来还将有更多人被问责。此次中央环保督察范围广、时间长、力度大,对地方政企产生了极大震慑作用。业界普遍分析认为,中央环保督察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地方党委政府如何把环保责任落实到位。
来自环保部的数据显示,7个督察组向地方交办的共计31457个环境问题举报均已基本办结,共处罚金近3.7亿元,七地共有逾万人人因环保问题被问责。同时,今年也是多项环保硬约束的目标考核年,诚如大气十条、水十条的阶段性大考也日渐临近。
如今更以雷霆之势完成河北督察试点及三批共23个省(区、市)的督察工作猛药治沉疴,良方促长效。
7月29日起,曾于4月底至5月底先后进驻天津、山西、辽宁、安徽、福建、湖南、贵州七省市的第三批中央环保督察组陆续向被督察省份反馈督察情况。但可以预见的是,这场环保督查风暴,还将继续深入地刮下去,未来还将有更多人被问责。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